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 > 校園風光> 大明社大公民素養週 暢談苗栗陶瓷新生命

校園風光

字級

大明社大公民素養週 暢談苗栗陶瓷新生命

【人間社 張清川 苗栗報導】 2022-11-04
佛光山苗栗大明社區大學111年秋季班公民素養週課程,10月26日邀請到苗栗在地陶瓷藝術工藝師賴羿廷老師以「苗栗陶瓷新生命」為題,讓學員透過課程,了解苗栗早期是陶瓷非常興盛的故鄉,現在則「古技新用」轉型為多元化、現代造型藝術創作。

賴羿廷目前在苗栗五穀文化村內,成立「不二陶」工坊個人工作室,並有個人創作作品在其展廳內展出。她談到苗栗陶瓷產業從1931年(昭和6年)開始發展,當時陶瓷產業主要是民生用陶器,從民間常用水缸、酒甕,甚至民間存放茶葉、食物器皿等等,也因此苗栗陶瓷產業也逐漸發展為主流產業,可惜因後來產業外移而逐漸沒落。

賴羿廷談到自己從聯合工專陶瓷工程科畢業後,以近18年時間在竹科工作,相對看到現代人因為壓力,有很多憂鬱症與躁鬱症,因自己對藝術從小就喜愛,一直懷有讀藝術學校的夢想,所以在做自已設立時間表的前三年,就辭職去追求自己夢想,轉而開始學習水墨畫;2000年重回校園,考上台灣藝術大學晝畫系,完成大學及研究所的學業,就讀研究所期間,也深入《老子道德經》及《易經》,甚至於佛教的《心經》也多所涉獵;而自己在職場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,是透過自己去學習繪畫接觸藝術才得已紓壓,因此發覺藝術治療的優點與好處,所以想用這樣的經營與體驗去感染他人。

後來師從手擠坯大師陳炳廷老師學習手擠坯古技,進而發展出獨具個人手法的創作,「以一種傳承與蛻變的概念」,賴羿廷以傳統為基,將傳統製作大水缸的手擠坯法,予以運用、轉換,進行現代陶藝創作;也就是利用手擠坯一體成形的特性,在坯體初成型的當下,立即快速地變換,以達到機器難以製作的微妙角度變化,故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,沒有第二,所謂「離真就不二」。因此其作品再看似云稱、規整的造型中,卻無機械的單調與冷默,反而散發出一種內斂無華,真如自在的靜寂與超然。
12345678910第1 / 93頁
追蹤我們